湖北省茶藝職業(yè)技能競賽理論考試復習參考資料
1. 您的姓名:
2. . 職業(yè)道德是()所應遵循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
A.人們在家庭生活中
B.人們在職業(yè)工作和勞動中
C. 人們在與人交往中
D. 人們在消費領域中
3. 職業(yè)遭德是人們在職業(yè)工作和勞動中應遵循的與()緊密相聯(lián)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總和。
A.法律法規(guī)
B.文化修養(yǎng)
C.職業(yè)活動
D.政策規(guī)定
4. 茶藝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準則,就是指()。
A.遵守職業(yè)道德原則,熱愛茶藝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B.精通業(yè)務,不斷提高技能水平
C.努力鉆研業(yè)務,追求經濟效益第一
D.提高自身修養(yǎng),實現(xiàn)自我提高
5. 職業(yè)遭德品質的含義應包括()
A.職業(yè)觀念、職業(yè)良心和個人觀念
B.職業(yè)觀念、職業(yè)修養(yǎng)和理論水平
C.職業(yè)觀念、文化修養(yǎng)和職業(yè)良心
D.職業(yè)觀念、職業(yè)良心和職業(yè)自豪感
6. 遵守職業(yè)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體現(xiàn)在()
A.促進茶藝從業(yè)人員發(fā)展,與提高道德修養(yǎng)無關
B.促進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與促進行風建設無關
C.促進行業(yè)良好風尚建設,與個人修養(yǎng)無關
D.促進個人道德修養(yǎng),行風建設和事業(yè)發(fā)展
7. 社會鼎盛是唐代()的主要原因。
A.飲茶盛行
B.斗茶盛行
C.習武盛行
D.對弈盛行
8. 泥色多變,耐人尋味,壺經久用,反而光澤美觀是()優(yōu)點之一。
A.金屬茶具
B.紫砂茶具
C.青瓷茶具
D.漆器茶具
9. ()瓷器素有"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美譽。
A.福建德化
B.湖南長沙
C.浙江龍泉
D.江西景德鎮(zhèn)
10. 在茶葉不同類型的滋味中,()型的代表茶是六堡茶,工夫紅茶等。
A.醇和
B.濃厚
C.鮮醇
D.平和
11. 下列()屬于茶葉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內容。
A.產品質量標準
B.加工驗收標準
C.茶葉銷售標準
D.檢驗方法標準
12. 關于勞動者權利表述錯誤的是()。
A.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B.勞動者有權不服從工作安排的權利
C.享有平等就業(yè)和選擇職業(yè)的權利
D.獲得勞動安全衛(wèi)生保護的權利
13. 擂茶又稱"三生湯",其主要原料是()。
A.茶葉,生姜,生米
B.茶葉,生姜,花生
C.茶葉,芝麻,生米
D.茶葉,芝麻,花生
14. 將()與茶鄉(xiāng)民俗風情結合,并借助它來宣傳,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茶文化,會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和社會效益。
A. 飲茶風俗
B.旅游
C.古茶樹
D.品茶風情
15. 在《勞動法》中對勞動者紀律和道德觀念方面的素質要求是()
A.不違反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
B.要用自我道德意識的來束縛
C.提高自我的法律保護意識
D.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yè)道德
16. ()的品質特征是色綠、香郁、味醇、形美。
A.毛峰
B.翠玉
C.碧螺春
D.西湖龍井
17. 法國人飲用的茶葉及采用的品飲方式因人而異,以飲用()的人最多,飲法與英國人類似.
A.紅茶
B.綠茶
C.花茶
D. 白茶
18. ()倡導“以茶悟道”。
A.榮西禪師
B.隱元禪師
C.皎然
D.趙州從諗禪師
19. 禪師茶藝講求僧侶們身體力行,自己種茶,制茶,煮茶,以茶供佛,以茶待客,(),即 物求道,不離物言道。
A. 以茶為生
B. 以茶解渴
C. 以茶修行
D. 以茶消暑
20. "()"特點是在紫砂壺上鐫刻書畫、題銘,融砂壺、詩文、書畫于一體。
A.孟臣壺
B.曼生壺
C.鳴遠壺
D.大亨壺
21. 宗教茶藝是佛教,道教與茶結合的結果,可分為禪茶茶藝、三清茶藝、觀音茶藝、()。
A.太極茶藝
B. 白族三道茶
C.工夫茶藝
D.武夷茶道
22. 在茶藝服務接待中,要求以我國的()為行為準則。
A.規(guī)范儀表,規(guī)范語言
B.禮貌語言,禮貌行動,禮賓規(guī)程
C.規(guī)范語言,禮賓規(guī)程
D.規(guī)范語言,規(guī)范行動,規(guī)范禮節(jié)
23. 茶藝師在接待外賓時,要以()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特別要注意維護國格和人格。
A."民間外交官"
B."中國傳統(tǒng)禮儀官"
C."中國茶文化傳播大使"
D."主人翁"
24. 綠茶為不發(fā)酵茶,其茶葉顏色碧綠或翠綠,茶湯多為()。
A.橙黃
B.橙紅
C.黃綠
D.墨綠
25. 陸羽《茶經》指出:其水,用山水上,()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A.河水
B.溪水
C. 泉水
D.江水
26. 品嘗青豆茶,可以靠(),使茶葉和配料移到碗邊而食用,別有一番情趣。
A.茶箸
B.茶匙
C.倒置茶碗
D.敲打碗邊和碗口
27. 雨花茶是()名優(yōu)綠茶的代表。
A.片形
B.扁平形
C.針形
D.卷曲形
28. 文人茶藝對室內品茗環(huán)境要求以書、花、()、石、文具為擺設。
A.琴
B.魚
C.香
D.畫
29. 鐵觀音的香氣馥郁幽長,滋味醇厚鮮爽回甘,(),湯色金黃清澈明亮。
A.音韻顯
B.巖韻顯
C.青味顯
D.酸味顯
30. ()的香氣濃郁清長,滋味醇厚鮮爽回甘,具有特殊"巖韻",湯色橙黃清澈。
A.鐵觀音
B.黃金桂
C.武夷水仙
D.閩北水仙
31. 鳳凰單樅香型因各名樅樹形,葉形不同各有差異,香氣清醇濃郁具自然蘭花清香的,稱為()。
A.芝蘭香單樅
B.杏仁香單樅
C.嶺頭單樅
D.桂花香單樅
32. 在烏龍茶中()程度最輕的茶是包種茶。
A.發(fā)酵
B.曬青
C.包揉
D.烘炒
33. 茶樹扦插繁殖后代的意義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
A.高產特性
B.抗旱特性
C.性狀和特性
D.優(yōu)質與抗蟲特性
34. 白茶中白毫銀針的香氣特點是()。
A.陳香
B.蜜香
C.毫香
D.果香
35. 安吉白茶屬于()類。
A.綠茶
B. 黑茶
C.黃茶
D. 白茶
36. 普洱茶外形條索肥壯緊結,色澤烏褐或褐紅,香氣有獨特(),滋味陳醇,湯色紅濃。
A.陳香
B.焦香
C.果香
D.甜香
37. ()喝茶的茶具是木頭雕刻的小碗,稱"貢碗",木碗花紋細膩,造型美觀,具有散熱慢的特點。
A. 藏族
B.維吾爾族
C.蒙古族
D.苗族
38. 南疆的維吾爾族喜歡用()的長頸茶壺烹煮清茶。
A.銅制
B.銀制
C.石制
D.錫制
39. 中國()按地區(qū)名俗可分為潮汕、臺灣、閩南、武夷山等四大流派。
A.花茶茶藝
B.工夫茶藝
C.擂茶茶藝
D.綠茶茶藝
40. 潮汕工夫茶必備的"四寶"中的"若琛杯"是指精細的()。
A.紫砂小品茗杯
B. 白色小瓷杯
C.青色小瓷杯
D.黑釉小瓷杯
41. 潮汕工夫茶茶藝中"燙壺溫盅"的目的是()。
A.去除雜質
B.提高茶壺和茶盅的溫度
C.降低茶壺和茶盅的溫度
D.去除陳味
42. 烏龍茶屬青茶類,為半發(fā)酵茶,其茶葉呈深綠或()色,茶湯呈蜜綠或金黃色。
A.褐色
B.紅褐色
C.青褐色
D.黃褐色
43. ()人傳統(tǒng)喝的是"拉茶",其用料與奶茶差不多,制作特點是用兩個距離較遠的杯子將奶茶倒來 倒去。
A.美國
B.新加坡
C.馬來西亞
D.荷蘭
44. 潮汕工夫茶中"灑茶"講究將茶水()到各個小茶杯中去。
A.回旋沖
B.點沖
C.高沖
D.低斟
45. 香港的早茶一般為一壺茶配合吃少量的食物,稱之為飲茶的"()"。
A.一盅兩件
B.一式兩樣
C.一壺兩杯
D.一盅兩杯
46. 茶藝表演中掛畫、插花、焚香、點茶統(tǒng)稱為()。
A.茶藝背景
B.茶境
C.四藝
D.四絕
47. 當顧客消費完離開時,茶藝師應注意()。
A.沒有消費的顧客不必道別
B.邊道別邊接待新的顧客
C.道別不失真誠
D. 由于顧客太多不必道別
48. ()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客家人聚居區(qū)。
A.奶茶
B.擂茶
C.竹筒茶
D.酥油茶
49. 桃江擂茶為(),不僅是桃江人的日常飲料,還是桃江人待客的佳品。
A.咸飲
B.五味飲
C.甜飲
D.酸飲
50.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別是()。
A.一苦二回味三甜
B.一甜二苦三回味
C.一甜二回味三苦
D.一苦二甜三回味
51. 紅茶的呈味物質,茶褐素是使(),它的含量增多對品質不利。
A.茶湯發(fā)紅,葉底暗褐
B.茶湯紅亮,葉底暗褐
C.茶湯發(fā)暗,葉底暗褐
D.茶湯發(fā)紅,葉底紅亮
52. 在一般茶藝服務接待中,當規(guī)范的茶藝接待方式不適應賓客時,下列處理方法中較為恰當?shù)氖?()。
A.想盡辦法讓賓客適應我國的民族禮節(jié)
B.盡可能展示我國茶文化的禮儀
C.可適當運用他們的禮節(jié),禮儀,以表示對賓客的尊重和友好
D.可以不用考慮我國接待的行為準則,運用他們的禮儀來接待
53. 打制酥油茶時,加進(),使酥油茶更加柔潤清爽,余香滿口,為茶中上品。
A.核桃仁、牛奶、雞蛋
B.湯骨頭
C.中草藥
D.花生
54. 宋代()的產地是當時的福建建安。
A.龍團茶
B.栗粒茶
C.北苑貢茶
D.蠟面茶
55. 茶具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于()王褒《僮約》中"武陽買茶,烹茶盡具"。
A.西漢時期
B.東漢時期
C.唐宋時期
D.明清時期
56. 民俗茶藝表演的文化特色有獨特的泡茶方式、民族風俗、()。
A.茶點
B.民族服飾
C.茶禮
D.茶歌
57. 用黃豆、芝麻、姜、鹽、茶合成,直接用開水沏泡的是宋代()。
A.豆子茶
B.薄荷茶
C.蔥頭茶
D.黃豆茶
58. ()飲用茶葉主要是散茶。
A.明代
B.宋代
C.唐代
D.漢代
59. 宋代()的主要內容是看湯色、湯花。
A.泡茶
B.鑒茶
C. 分茶
D.斗茶
60. ()又稱"三才碗",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蓋。
A.兔毫盞
B.玉書煨
C.蓋碗
D.茶荷
61. 煎制餅茶前須經炙、碾、羅工序的是唐代的()。
A.點茶的技藝
B.煎茶的技藝
C.煮茶的技藝
D.炙茶的技藝
62. 茶樹性喜溫暖、(),通常氣溫在 18℃—25℃之間最適宜生長。
A.干燥的環(huán)境
B.濕潤的環(huán)境
C.避光的環(huán)境
D.陰冷的環(huán)境
63. 審評紅、綠、黃、白茶的審評杯碗規(guī)格中,杯的容量為()。
A.200ml
B.180ml
C.250ml
D.150ml
64. 茶樹適宜在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以酸堿度PH 值在()之間為最佳。
A.6.5—7.5
B.5.5—6.5
C.4.5—5.5
D.3.5—4.5
65. 宋代哥窯的產地在()。
A.浙江杭州
B.河南臨汝
C.福建建陽
D.浙江龍泉
66. 青花瓷是在()上綴以青色文飾,清麗恬靜,既典雅又豐富。
A.玻璃
B.黑釉瓷
C. 白瓷
D.青瓷
67. 景瓷宜陶是()茶具的代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現(xiàn)代
68. 潮汕工夫茶以三泡為止,要求各泡的茶湯濃度()。
A.一致
B.各異
C. 由濃到淡
D. 由淡到濃
69. 宋徽宗趙佶寫有一部茶書,名為()。
A.《北苑別錄》
B.《大觀茶論》
C.《茶錄》
D.《茶疏》
70. 基本茶類分為不發(fā)酵的綠茶類及()的黑茶類等,共六大茶類。
A.重發(fā)酵
B.后發(fā)酵
C.輕發(fā)酵
D.全發(fā)酵
71. 清代茶葉已齊全()。
A. 七大茶類
B.兩大茶類
C.六大茶類
D.五大茶類
72. 在茶的沖泡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環(huán)節(jié)講究()。
A.不同茶葉所需水溫不同
B.不同茶葉產地煮水溫度不同
C.根據(jù)不同的茶具選擇不同煮水器皿
D.不同的茶葉加工方法所需時間不同
73. 150mL 的綠茶標準審評杯,審評茶時投綠茶茶量()。
A.1g
B.5g
C.4g
D.3g
74. 世界上第一部茶書的書名是()。
A.《品茶要錄》
B.《茶具圖贊》
C.《榷茶》
D.《茶經》
75. 點茶法是()的主要飲茶方法。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76. 制作烏龍茶的鮮葉原料大都是采摘()。
A.幼嫩芽葉
B.單芽
C.老葉
D. 已成熟的對口芽葉
77. 判斷好茶的客觀標準主要從茶葉外形的勻整、色澤、凈度和內質的()來看。
A.湯色
B.葉底
C.品種
D.香氣 滋味
78. 茶葉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
A.100
B.200
C.500
D.1000
79. 沖泡杭白菊和枸配綠茶的配料茶,沖泡的水溫以()為宜。
A.30℃
B.50℃
C.80℃
D.100℃
80. 古代文人茶藝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A.斗茶、評水、賞器
B.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清言對話
C.點茶、品茶、斗茶
D.只談與茶有關的事
81. 歷代文人雅士在品茶時講究環(huán)境靜雅、茶具之清雅、更講究飲茶藝境,以()為目的,更 注重同飲之人。
A.斗茶
B.賞茶具
C.怡情養(yǎng)性
D.社交活動
82. 唐代中葉()撰寫“百丈清規(guī)”,將茶融入禪宗禮法。
A.榮西禪師
B.皎然
C.懷海禪師
D.隱元禪師
83. “綠茶”的英文是()
A. Green tea,
B. Black tea ,
C. Oolong tea,
D.Yellow tea
84. 見到您很高興.的表述錯誤的是()
A.Glad to meet you.
B.It is sonice to meet you.
C.Nice to meet you .
D.meet you is nice.
85. 請這邊走。用英語最妥當?shù)谋硎鍪牵ǎ?/legend>
A.Follow me, please.
B.The way, please.
C.This way, please.
D.Go here, please.
86. “請問您還需要點什么? ”用英語最妥當?shù)谋硎鍪牵ǎ?/legend>
A.Do you need anything more?
B.Do you need something else?
C.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more?
D.Would you like anything more?
87. 罐罐茶可分為面罐茶和()兩種。
A.八寶茶
B.酥油茶
C.五福茶
D.油炒茶
88. ()是將茶罐先烤熱,加入茶油、白面翻炒后,放入細嫩茶葉和食鹽,炒至茶香溢出,加
水煮沸。
A.八寶茶
B.酥油茶
C.五福茶
D.油炒茶
89. ()的制作是將磚茶或沱茶煮沸,加一些酥油和少許鹽巴,經充分打制而成。
A.酥油茶
B.咸奶茶
C.龍虎斗
D.打油茶
90. ()是侗族的飲茶習俗。
A.咸奶茶
B.竹筒茶
C.打油茶
D.酥油茶
91. “龍虎斗”是納西族人治療()的秘方。
A.骨折
B. 胃病
C.感冒
D.解暑
92. 按5 位賓客計算,沖泡調飲紅茶的置茶量應以()為宜。
A.2g
B.5g
C.10g
D.6g
93. 在茶藝館,完整的顧客接待概念是指茶藝師代表茶館,向賓客()的過程。
A.演示茶藝
B.提供巡臺服務
C.介紹茶文化
D.提供服務與銷售
94. 在茶莊實行柜臺服務的場所,當有兩位茶藝師時應()。
A.一起站在柜臺的中間
B.一人站著待機,另一人可以坐下休息
C.站立在柜臺兩側的位置
D.一有賓客到來,兩位茶藝師必須同時接待
95. 審安老人的 ()是一部圖文并茂的茶學著作。
A.《茶具圖贊》
B.《北苑別錄》
C.《東溪試茶錄》
D.《茶錄》
96. ()在宋代的名稱叫茗粥。
A.散茶
B.團茶
C.末茶
D.擂茶
97. 紅茶類屬于全發(fā)酵茶類,茶葉顏色深褐油亮,茶湯色澤()。
A.橙色
B.紅亮
C.紫紅
D.黃色
98. 下列()井水,水質較差,不適宜泡茶。
A.柳毅井
B.文君井
C.城內井
D.薛濤井
99. 茶藝演示過程中,茶葉沖泡基本程序是:備器、煮水、備茶、溫壺(杯)、置茶、()、奉茶、收具。
A.高沖水
B.洗杯
C.沖泡
D.淋壺
100. 科學地泡好一杯茶的三個基本要素是:()。
A.茶具、茶葉品種、溫壺
B.置茶、溫壺、沖泡
C.茶具、壺溫、浸泡時間
D.茶葉用量、水溫、浸泡時間
101. 我能幫助您嗎?用英語最妥當?shù)谋硎鍪牵ǎ?/legend>
A.Can I have any assistance?
B.Can I help you?
C.Can I be any assistance?
D.Can I be of some assistance?
102. “很抱歉讓您久等了.”用英語最妥當?shù)谋硎鍪牵ǎ?/legend>
A.I’m sorry.
B.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C.I’m sorry to be kept waiting.
D.Sorry to wait so long.
103. 茶葉中的澀味物質主要是()。
A.蛋白質
B.粗纖維素
C.茶多酚
D.氨基酸
104. 特一級黃山毛峰的色澤是()。
A.碧綠色
B.灰綠色
C.青綠色
D.象牙色
105. 具有代表性的閩南烏龍茶有()、黃金桂、永春佛手、毛蟹等。
A.鐵觀音
B.大紅袍
C.水仙
D.肉桂
106. 沖泡調飲紅茶的時間一般以()分鐘為宜。
A.5~10
B.10~15
C.1~2
D.3~5
107. 宗教茶藝的特點為氣氛莊嚴肅穆,禮儀特殊,茶具古樸典雅,以“天人合一”()為宗旨, 并講究修養(yǎng)心性,以茶釋道。
A.客來敬茶
B.推廣茶文化
C.提高茶藝
D.茶禪一味
108. 無公害茶對環(huán)境的要求,主要指標為()
A.空氣質量,土壤中重量金屬含量,灌溉水的質量
B.空氣含氧量,土壤中土層深度,有無灌溉 條件
C.空氣中 CO2 含量,土壤呈酸性,有無水源可利用
D.空氣濕潤,土壤肥沃,周邊樹木 多
109. 北宋詩人梅堯臣名詩,“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其紫泥是指:()
A.紫砂壺
B. 白瓷壺
C.建盞
D.影青茶盞
110. “紅茶”的英文是()
A. Green tea,
B. Black tea,
C. Oolong tea,
D. Yellow tea
111. 80℃水溫比較適宜沖泡()茶葉。
A.紅茶
B.茉莉花茶
C.沱茶
D.名優(yōu)綠茶
112. 100℃水溫對沖泡()茶葉最適宜
A.龍井茶
B.碧螺春
C.金駿眉
D.鐵觀音
113. 韓國茶禮的基本精神是()
A.和敬清寂
B.和敬儉真
C.廉美和敬
D.和敬美真
114. 茶葉沖泡程序中,“溫潤泡”的目的是()。
A.抑制香氣的溢出
B.利于香氣和滋味的發(fā)揮
C.減少內含物的溶出
D.保持茶壺的色澤
115. 臺灣“吃茶流”的主要精神中“()” 是指通過修習茶藝來凈化心靈,培養(yǎng)淡泊的人生觀。
A.和
B.凈
C.序
D.美
116. 臺灣“吃茶流” 一般采用()泡法,理念清晰,動作簡捷,較易掌握。
A.大壺
B.小壺
C.玻璃杯
D.蓋杯
117. 冰茶的原料茶,常用的以紅碎茶為主,主要目的是便于()。
A.茶湯溫度降低
B.茶汁快速浸出
C.降低茶湯濃度
D.清洗
118. 關于茶館的記載,最早見于唐代的 ()。
A.《封氏聞見記》
B 、《茶經》
C.《大觀茶論》
D.《煎茶水記》
119. 有機茶生產過程中()。
A.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農藥、化肥、除草劑和添加劑
B.可以少量使用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和添加劑
C.可以使用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和添加劑
D.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農藥、化肥、除草劑;但可以使用添加劑
120. 當下列()稱為硬水。
A.水中Cu2+ 、Al3+ 的含量大于 8mg/L。
B.水中Fe2+ 、Fe3+ 的含量大于 8mg/L。
C.水中Zn2+ 、Mn2+ 的含量大于 8mg/L。
D.水中Ca2+ 、Mg2+ 的含量大于 8mg/L。
121.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從()的上升是生理上需要到精神上滿足的上升。
A.喝茶到品茶
B. 以茶代酒
C.將茶列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D.喝茶到喝調味茶
122. 沖泡綠茶時,通常一只容量為 100—150mL 的玻璃杯,投茶量為()。
A.1—2g
B.1—1.5g
C.2—3g
D.3—4g
123. 茶葉中的 ()是抗氧化劑,具有防衰老的作用。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H
D.茶多酚
124. 形成綠茶湯色的主要物質是()。
A.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
B.葉綠素
C.葉黃素
D.胡蘿卜素
125. 根據(jù)地區(qū)的不同,擂茶可分為桃江擂茶、桃花源擂茶、()、臨川擂茶和將樂擂茶等。
A.安化擂茶
B.杭州擂茶
C.臺灣擂茶
D.蘇州擂茶
126. 優(yōu)等工夫紅茶的香氣應具有()。
A.清香
B.栗香
C.足火香
D.甜香
127. 民俗茶藝表演的文化特色有()。
A.茶歌、茶舞
B.茶葉、茶具
C.客來敬茶的禮節(jié)
D.獨特的泡茶方式、民族風俗、民族服飾
128. 宋朝斗茶風盛,要求“茶葉色澤貴白”,所以要求茶盞色()。
A.白
B.青
C.黑
D.黃
129. 茶樹適宜在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以酸堿度PH 值在4.5—5.5 之間為最佳。
A.中性
B.堿性
C.偏堿性
D.微酸性
130. 由于舌頭各部位的味蕾對不同滋味的感受不一樣,在品茶湯滋味時,應(),才能充分感 受茶中的甜、酸、鮮、苦、澀味。
A.含在口中不要急于吞下
B.將茶湯在口中停留、與舌的各部位打轉后
C.立即咽下
D.小口慢吞
131. 調飲紅茶的盛茶杯多采用()。
A.帶柄帶托的瓷杯
B.金屬杯
C.紫砂杯
D.聞香杯
132. 《公共場所衛(wèi)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新參加工作的從業(yè)人員應取得衛(wèi)生知識合格證明后方可 上崗工作,從業(yè)人員每()年復訓 1 次。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33. 適制紅茶品種,要求芽葉茸毛多,較肥壯,茶多酚等內含物含量()。
A.高
B.少
C.中等
D.可有可無
134. 適制白茶的品種,要求單芽長,芽葉的茸毛()。
A.少
B.多而密
C.中等
D.無要求
135. "龍虎斗"是將煮好的茶水趁熱倒入()中,是納西族人治療感冒的秘方。
A.紅糖中
B.鹽水中
C. 白酒中
D.冰塊中
136. ()的調料主要有牛奶、檸檬、蜂蜜、白蘭地等。
A.調飲紅茶
B.清飲紅茶
C.清飲花茶
D.調飲花茶
137.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主要是由()、黃酮類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組成。
A.葉綠素
B.茶黃素
C.茶紅素
D.兒茶素
138. 《神農本草經》是最早記載茶為() 的書籍。
A.食用
B.禮品
C.藥用
D.聘禮
139. 由于茶多酚與氨基酸等影響茶湯滋味物質的()的變化,表現(xiàn)出茶的各種不同滋味特征。
A.含量與組成
B.發(fā)酵程度
C.沖泡水溫
D.茶湯冷熱
140. 茶藝中“溫潤泡”的目的是()。
A.抑制香氣的溢出
B.利于香氣和滋味的發(fā)揮
C.減少內含物的溶出
D.保持茶壺的色澤
141. 灌木型茶樹的基本特征是()。
A.葉小而稀,分枝稀,樹冠大
B.葉大而稀,分枝稀,樹冠小
C.沒有明顯主干,分枝較密,葉大而稀
D.沒有明顯主干,分枝較密,多近地面,樹冠短小
142. 下列()不屬于調飲法飲茶方式。
A.茶湯中加鹽
B.茶湯中加糖
C.茶湯中加奶
D.茶湯中加水
143. 茶葉的保存應注意氧氣的控制,維生素C 的氧化及茶黃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氣有關。
A.茶褐素
B.茶色素
C.葉黃素
D.茶紅素
144. 紅茶按加工工藝分為()三大類。
A.滇紅、寧紅、宜紅工夫
B.寧紅、政和、小種紅茶
C.工夫、小種紅茶和紅碎茶
D.湖紅、川紅和正山小種
145. “茶湯清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甘。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四泡幽香猶存”是()的品質特點。
A.安溪鐵觀音
B.云南普洱茶
C.祁門紅茶
D.太平猴魁
146. 審評茶葉應包括外形與內質兩個項目。但大部分茶類都比較注重()兩因子。
A.湯色與滋味
B.香氣與滋味
C.外形與滋味
D.色澤與香
147. 下列()是中國“五大名泉”之一。
A.廬山玉簾泉
B.濟南趵突泉
C.杭州六一泉
D.蘇州白云泉
148. 烏龍茶審評的杯碗規(guī)格,杯呈倒鐘形,高 52mm,容量()。
A.95ml
B.100 ml
C.105 ml
D.110 ml
149. 品飲()時,茶水的比例以 1:20 為宜。
A、花茶
B.紅茶
C.鐵觀音
D.緊壓茶
150. 經常飲茶者愛飲較濃的茶,茶水比()。
A、可大
B.要小
C.適中
D.適當
151. 茶葉“干”是指茶葉含水量低于(),保鮮性能好。
A.4%
B.6%
C.7%
D.8%
152. “香氣清純,滋味甜爽,湯色橙黃明凈,葉底嫩黃勻亮”是()的品質特點。
A.六安瓜片
B.君山銀針
C.黃山毛峰
D.滇紅工夫紅茶
153. 判斷好茶的客觀標準從茶葉的條索外形來看,最好要具備()。
A.色澤、香氣一致
B.色澤、大小、長短都要一致
C.大小勻整、香氣濃郁
D.滋味、香氣一致
154. 將中國茶傳入日本的是榮西禪師和隱元禪師,形成了()的日本茶道分類。
A.點茶法和煮茶法
B.抹茶道和點茶道
C.抹茶道和煎茶道
D.煮茶道和煎茶道
155. 特一級()形似雀舌,肥壯勻齊,色如象牙,葉金黃。
A.黃山毛峰
B.金壇雀舌
C.龍井茶
D.碧螺春
156. 特一級黃山毛峰的色澤是()。
A.翠綠色
B.象牙色
C.碧綠色
D.黃褐色
157. ()外形條索緊直渾圓,兩端略尖,鋒苗挺秀,形似松針。
A.碧螺春
B.雨花茶
C.六安瓜片
D.臨海蟠毫
158. 唐代文人茶藝的代表人物有:陸羽、()、皎然。
A.盧仝
B.蘇軾
C.李白
D.黃庭堅
159. 在工作崗位上要求茶藝師主動服務,主要表現(xiàn)的“接待三聲”是指()。
A.迎賓之聲、介紹之聲、送客之聲
B. 問候之聲、詢問之聲、服務之聲
C.迎賓之聲、茶藝之聲、送客之聲
D.迎賓之聲、演示之聲、服務之聲
160. ()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客家人聚居區(qū)。
A.奶茶
B.擂茶
C.竹筒茶
D.酥油茶
161. 唐代中葉百丈懷海禪師撰寫(),將茶融入禪宗禮法。
A.“百丈清規(guī)”
B.“大觀茶論”
C.“吃茶養(yǎng)生記”
D.“禪茶一味”
162. “三道茶”是生活在美麗的蒼山洱海的()的茶俗。
A.傣族
B.苗族
C. 白族
D.彝族
163. 中國工夫茶藝按地區(qū)名俗可分為()等四大流派。
A.潮汕、臺灣、閩南、武夷山
B.潮汕、臺灣、閩南、閩北
C.潮汕、臺灣、泉洲、武夷山
D.潮汕、臺灣、泉洲、漳州
164. “()”是將曬干的青毛茶裝進香竹筒內,放在火塘上烘烤,這樣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 葉的芬芳。
A.竹筒茶
B.咸奶茶
C.龍虎斗
D.酥油茶
165. 潮汕工夫茶必備的“四寶”中的“玉書煨”是指()。
A.玻璃水壺
B.酒精爐
C.陶制水壺
D.不銹鋼水壺
166. 潮汕工夫茶必備的“四寶”中的“潮汕爐”是指()。
A.紅泥小火爐
B.陶制水壺
C.酒精爐
D.隨手泡
167. 潮汕工夫茶茶藝演示基本程序的第一道是()。
A.列器備茶
B.煮水候湯
C.溫壺燙盅
D.干壺置茶
168. 制作蒙古族咸奶茶一般采用()。
A.青磚茶
B.龍井茶
C. 白牡丹
D.烏龍茶
169. 潮汕工夫茶茶藝中用壺蓋輕輕刮去壺口泡沫稱之為“()”。
A.淋眉
B.高沖
C.低斟
D.刮頂
170.
潮洲人稱斟茶為“( C )”。
A.沖茶
B.分茶
C.灑茶
D.勻茶
171. 臺灣“吃茶流” 茶藝程序中“搖壺”的主要目的是()。
A.使茶壺光潤
B.促進茶香散發(fā)
C.抑制茶香散發(fā)
D.給茶壺保溫
172. 在提壺斟茶之前,應將茶壺放在茶巾上,擦干壺底的水后再斟茶,這一程序稱為“()”。
A.賞壺
B.干壺
C.淋壺
D.搖壺
173. 姜鹽豆子茶因用姜、鹽、黃豆、芝麻、茶葉和開水混合而成,又稱“()”。
A.三清茶
B.八寶茶
C.十里香
D.六合茶
174. 姜鹽豆子茶如單以()加茶葉沖泡,稱為“豆子茶”。
A.青豆
B.豌豆
C.黃豆
D.紅豆
175. 紅茶的呈味物質,茶紅素是茶湯()的主體物質。
A.刺激性和鮮爽度
B.濃度和醇度
C.刺激性和醇度
D.濃度和鮮度
176. 綠茶根據(jù)造型不同可分為多種,請問以下屬于扁平光滑型的有()
A.西湖龍井
B.碧螺春
C.黃山毛峰
D.南京雨花茶
177. 綠茶根據(jù)造型不同可分為多種,請問以下屬于盤花型的有()
A.信陽毛尖
B.都勻毛尖
C.臨海蟠毫
D.安化松針
178. 以下不屬于閩南烏龍茶的是()
A.鐵觀音
B.永春佛手
C.詔安八仙茶
D.大紅袍
179. “外形緊結重實,色澤金褐油潤或綠褐油潤”,香氣因名叢樹形、葉形不同而各有差異的茶是()
A.鳳凰單叢
B. 白毫烏龍茶
C.嶺頭單叢
D.凍頂烏龍茶
180. 窨制花茶的第一步程序是()
A.茶坯與鮮花處理
B.窨花拌和
C.通花
D.起花
181. 以下()的制作原料主要以小葉種中的楮葉種為主。
A.祁紅
B.滇紅
C.宜紅
D.正山小種
182. 以下()“外形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黑泛灰光,俗稱‘寶光’”。
A.祁紅
B.滇紅
C.宜紅
D.正山小種
183. 品茶注重(),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強調意境。
A.量
B.質
C.形
D.色
184. ()是揚子江心第一泉。
A.濟南趵突泉
B.北京玉泉
C.鎮(zhèn)江中泠泉
D.廬山谷簾泉
185. 以下選項不是中國的五大名泉的是()
A.濟南趵突泉
B.杭州虎跑泉
C.無錫惠山泉
D.四川玉液泉
186. 沖泡名優(yōu)綠茶若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大量破壞。
A.茶多酚
B.維生素A
C.維生素B
D.維生素C
187. 茶多酚具有“三降”功能,具體指降低血脂、降低血糖()等。
A. 降低血壓
B. 降低抵抗力
C.降低血紅蛋白
D.降血紅素
188. 茶葉中咖啡堿的藥理作用,以下描述有錯誤的是()。
A.使神經中樞興奮,產生疲勞,降低勞動效率;
B.抵抗酒精、煙堿的毒害作用;
C.對中樞和末梢血管系統(tǒng)及心波有興奮和強心作用;
D.有利尿、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
189. 茶葉具有利尿、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這與()有關。
A.茶多酚
B. 黃酮類化合物
C.咖啡堿
D. 維生素
190. 茶葉中維生素的種類一般分為()。
A. 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
D.親水性
191. 茶葉中水溶性維生素主要是()。
A.維生素B族
B. 維生素C族
C. 維生素E族
D.維生素B族和C族
192. 科學飲茶要做到()。
①不過量過濃飲茶,以免引起“茶醉”②可以用茶水服用含鐵劑、酶制劑藥物③忌飯前大量飲茶、忌飯后立即飲茶④忌飲沖泡次數(shù)過多或沖泡時間過久的茶
A.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3. 關于茶葉標準的分類,與其他三項不是同一分類的是()。
A.國際標準
B.出口商品茶標準
C.國內商品茶標準
D.企業(yè)標準
194. 日本的茶道有抹茶道和煎茶道兩種,將明代的“煎茶”傳人日本的是江戶初期的隱元禪師;將南 宋的“抹茶”傳入日本的是鐮倉時代的是()。
A. 隱元禪師
B.榮西禪師
C.千利休
D.最澄
195. 英國人喜歡喝熱紅茶,()人也喜歡飲紅茶,但品飲方式相差很大,他們喜歡飲用冰紅茶,省時方便,成為其非常受歡迎的茶飲料。
A.中國
B . 日本
C .美國
D .俄羅斯
196. 馬黛茶主要產地是位于()和烏拉圭交界的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潮濕炎熱地方,是南美 洲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是一種非茶之茶。
A.美國
B . 巴基斯坦
C .俄羅斯
D . 阿根廷
197. 沖泡龍井茶注水時采用高沖低斟反復三次,寓意為向來賓()三次以示歡迎。
A.鞠躬
B.點頭
C.握手
D.鼓掌
198. “葉嘉”是蘇東坡對()的美稱。
A.茶湯
B.茶葉
C.茶杯
D.茶壺
199. 當公道杯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改為()的手法,以示向嘉賓行禮致敬。
A.點茶
B.低斟
C.留置
D.點斟
關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