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茶藝職業(yè)技能競賽理論考試復(fù)習(xí)參考資料2

1. 您的姓名:
2. 所謂的“擂茶三寶”是指:()。
3. 下列()是宮廷茶藝器具的顯著工藝特點。
4. 在夏季沖泡茶的基本程序中,溫壺(杯)的操作是()。
5. 古代文人茶藝的精神是追求“精()清和”。
6. 不同種類的茶葉中維生素含量最高的茶類是()。
7. ()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沒有專用茶具。
8. 紅茶的呈味物質(zhì),茶黃素是茶湯()的決定性成分。
9. 滇紅品種為云南大葉種,其滋味()。
10. 在沖泡茶的基本程序中的()環(huán)節(jié)講究根據(jù)茶葉種類不同,達到的要求不同。
11. 要想品到一杯好茶,首先要將茶泡好,需要掌握的要素是:選茶、擇水、備器、雅室、()。
12. “何須魏帝一丸藥”的下聯(lián)是()。
13.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边@句詩句的作者是()。
14. 我國發(fā)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郵票上的古茶樹是在()。
15. 《茶經(jīng)》中,二之具講的是()。
16. ()是陸羽茶經(jīng)中的茶道道德觀的核心。
17. ()茶葉的種類有粗、散、末、餅茶。
18. 歷史上“以茶代酒”的開端始于()時期。
19. 茶葉中()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
20. 紅茶、綠茶、烏龍茶的香氣主要特點是()。
21. 下列烏龍茶中,不經(jīng)包揉的茶葉是()。
22. 有“紅絲線”之特征稱謂的茶是()。
23. 茉莉花茶制作工藝中()目的是提高茉莉花茶香味的濃度,“襯托”花香的鮮靈度。
24. 花磚在歷史上也叫“花卷”,它的產(chǎn)地是()
25. 茶具這一概念最早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 )中“武陽買茶,烹茶盡具”。
26. “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边@首吃茶五絕作者是()。
27. 青瓷釉中主要的呈色物質(zhì)是()。
28. 影響綠茶色澤的主要物質(zhì)是()。
29. 茶葉外形形狀主要是在()中確定的。
30. “扳片”是()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步驟。
31. 青茶制法綜合了()制法的優(yōu)點。
32. 在烏龍茶中()程度最輕的茶是包種茶。
33. 煎制餅茶前須經(jīng)炙、碾、羅工序的是唐代的()。
34. 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紅茶是()。
35. 以下哪些紅茶產(chǎn)自印度()。
36. 以下哪些不屬于紅茶的制作工藝()。
37. 紅茶制作工藝不屬于揉捻的作用是()。
38. 形成紅茶湯色紅亮的亮度物質(zhì)是()。
39. 以下()具有“松煙香、桂圓味”。
40. 英式下午茶最早是由()始創(chuàng)的。
41. 青瓷茶具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更有益湯色之美。
42. 在茶葉不同類型的滋味中,()型的代表茶是六堡茶,工夫紅茶等。
43. 在荷蘭旅居的阿拉伯人喜愛飲()。
44. 英國人泡茶用水頗為講究,必須用()。
45. 埃及人喜歡喝在茶湯中加了()的濃厚醇洌的紅茶。
46. 茶藝師在接待外賓的服務(wù)中應(yīng)()。
47. 文人茶藝對室內(nèi)品茗環(huán)境要求高,多以書、花、()、石、文房四寶等為擺設(shè)。
48. ()香氣清鮮,湯色淺黃,滋味甜爽,沖泡后芽葉三上三下,如群筍出土,極為美 觀。
49. ()通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會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鹽而沉淀,這樣就變成軟水了。
50. 陸羽認為“()”水投茶最佳。
51. ()是世界上最早確定“茶”字字形、字音和字義的國家。
52. 人類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樹,最早是采自野生,用作()
53. 茶樹向國外傳播,最早傳到()和日本。
54. 茶樹向國外傳播,最早傳到()。
55. 茶在中國的飲用過程中,可以分為相承啟的階段()。
56. 茶樹樹型分為()。
57. 茶樹的枝莖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在適宜的條件下即可生成新的植株。
58. 茶樹葉片上的“茸毛”,一般常指的是()。
59. 采用機械采茶()。
60. .茶葉依加工方式和發(fā)酵程度大致分為()。
61. 綠茶屬于()。
62. 茶葉根據(jù)制造方法和品質(zhì)上的差異分()。
63. ()民間飲茶大多用盞,盞是一種小型茶碗,敞口小底,是斗茶品評的重要茶具。
64. ()由于散茶、末茶的飲用增多,多以沸水沖泡飲用,青花瓷茶具飲茶人士的推崇。
65. ()宜興紫砂陶與瓷器同時發(fā)展,可謂并駕齊驅(qū)。
66. 明代開始廢除(),飲茶方法也一改煎煮為沖泡,逐漸形成用紫砂壺或瓷茶壺沖泡茶葉的 風(fēng)尚。
67. 潮汕工夫茶“四寶”不包括( B )
68. 紫砂壺歷史上第一個留下名字的壺藝家是()。
69. ( B )在紫砂工藝史上,占著極其崇高的地位,是紫砂壺史上的一代宗匠。
70. ( B )茶具的缺點是質(zhì)地堅脆,易裂易碎。
71. 在陶業(yè)中,()不是“紫砂三大妙手”。
72. ()所制的紫砂壺以小壺多,中壺少,大壺罕見。
73. 古人稱“()”的水為“水老”。
74. 茶入詩畫是茶文化的一種反映,有名的《七碗茶歌》的作者為()
75. “茗戰(zhàn)”是()的一種比賽方式。
76. 被稱為“茶圣”的人是()。
77. 泡茶法始于()。
78. 十大名茶中的君山銀針屬于六大茶類中的()。
79. 烏龍茶(青茶)按產(chǎn)地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下面()是閩北烏龍。
80. 白茶的加工工藝為()
81. 我國茶葉的內(nèi)銷市場,根據(jù)主銷品種可分類為邊銷茶、花茶、紅茶、綠茶和烏龍茶等,銷量 最大的市場是()。
82. 六安瓜片產(chǎn)于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分類屬于()
83. 大紅袍原產(chǎn)于福建省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茶葉分類上屬于()。
84. 龍井茶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地區(qū),茶葉分類上屬于()。
85. 涌溪火青產(chǎn)于安徽省涇縣東南的黃悅山一帶,茶葉分類上屬于()。
86. 洞庭碧螺春產(chǎn)于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東西山一帶,在綠茶中屬于()。
87. 黃山毛峰產(chǎn)于安徽省黃山,綠茶中屬于()。
88. 碧螺春的香氣特點是()。
89. 不同茶類,要有鮮葉嫩度(采摘標準)不同,一般高級龍井茶要求采()
90. 針形名優(yōu)綠茶的代表是()。
91. 鐵觀音的香氣馥郁幽長,滋味醇厚鮮爽回甘,(),湯色金黃清澈明亮。
92. 武夷巖茶是()烏龍茶的代表。
93. 武夷巖茶的外形(),葉端扭曲,色澤綠褐油潤。
94. 鳳凰單樅的外形是()。
95. 黑茶的制造工藝為殺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 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
96. 青茶的品質(zhì)特征是()。
97. 形成紅茶品質(zhì)工藝的關(guān)鍵工序是()
98. 六堡茶產(chǎn)于廣西區(qū)蒼梧縣,茶類上屬于()。
99. ()是指鮮葉經(jīng)過一段時間失水,使硬脆的梗葉成為凋謝狀態(tài)的過程,是紅茶初制的 第一道工序。
100. ()是黑茶工藝的關(guān)鍵工序,是利用微生物酶促作用和濕熱作用下的熱物理化學(xué)變化, 使茶葉內(nèi)含物發(fā)生復(fù)雜變化,形成黑茶特有的色香味的品質(zhì)特征。
101. 黃茶的品質(zhì)特征是黃湯黃葉,主要從工藝中的()過程,產(chǎn)生一些有色物質(zhì)而形成。
102. 茶葉品質(zhì)的色、香、味、形主要是在()過程中形成的。
103. 國際市場上主銷的茶葉品種是()。
104. ()有許多保健功效,尤以它的減肥降脂、護胃、腸胃消炎功效最為明顯。
105. ()是紅碎茶的一個花色,呈短條狀。
106. 普洱茶根據(jù)工序是否經(jīng)過渥堆還是完全靠自然轉(zhuǎn)化茶性而分為熟茶和生茶。普洱茶的熟茶的 工藝發(fā)明開始于 1975 年的()茶廠。
107. ()比較適合于沖泡高檔綠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 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游動、變幻。
108. 茶樹性喜溫暖、(),通常氣溫在 18℃—25℃之間最適宜生長。
109. 制作烏龍茶對鮮葉原料的采摘兩葉一芽,大都為對夾葉()。
110. 沖泡茶的過程中,在以下()動作是不規(guī)范的,不能體現(xiàn)茶藝師對賓客的敬意。
111. 由于舌頭各部位的味蕾對不同滋味的感受不一樣,在品茶湯滋味時,應(yīng)(),才能充分 感受茶中的甜、酸、鮮、苦、澀味。
112. 最易感受茶湯甜味的舌頭部位是()。
113. 茶藝服務(wù)中與品茶客人交流時要()。
114. 在茶藝演示沖泡茶葉過程中的基本程序是:備器、煮水、備茶、溫壺(杯)、置茶、沖泡、奉 茶、()。
115. 春困、夏暑、秋燥、冬寒,由于不同類別茶葉的性能有所不同,故不同季節(jié)可選用不同品種 的茶葉來飲用,會更有利于健康,春季適選用的是()
116. 開湯審評各種茶葉的品質(zhì),茶水比例應(yīng)符合一定要求,審評紅茶,一般采用3g 茶用() ml 水沖泡、時間為5min。
117. 世界茶葉貿(mào)易量中最多的茶是()。
118. 再加工茶類是用基本茶類的原料經(jīng)再加工形成的茶葉產(chǎn)品,下面不屬于再加工茶葉的有()。
119. 花茶是一種將天然花香和茶味融為一體的再加工茶,市場上銷量較大的花茶是()
120. 下面不屬于綠茶初制工藝的是()。
121. 華南茶區(qū)里的海南和臺灣兩省,屬熱帶季風(fēng)氣候,境內(nèi)高溫多雨、長夏無冬,所生產(chǎn)的茶類 主要有()。
122. 下列品種中,屬于四川的名優(yōu)茶是()。
123. 影響茶葉變色變質(zhì)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對茶葉的顏色變化影響最大。
124. 茶葉審評主要是評定茶葉品質(zhì)、等級及加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下列不屬于審評因子的是()
125. 有機食品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消費的需求,有機茶是我國茶業(yè)生產(chǎn)的新方向,有機茶具有衛(wèi)生、 ()、優(yōu)質(zhì)的三個特性。
126. 紅碎茶是國際茶葉市場的主要茶類,它根據(jù)茶葉形態(tài)的不同分成葉茶、碎茶、()和末 茶四種花色。
127. 紅茶的初制工藝中最重要的工序是()。
128. 茶界歷來有"嫩茶杯泡,老茶壺泡"之說,在下列茶葉中,宜選擇杯泡的茶葉是()
129. 生活中人們習(xí)慣把能當茶泡飲的植物莖葉干樣都稱為"茶",常見的非茶之"茶"有 ()
130. 烏龍茶看是否經(jīng)過包揉,外形分卷曲緊結(jié)形、直條壯結(jié)形,屬于卷曲形的是 ()
131. 茶藝禮儀中不包括()
132. 閩紅三大紅茶有白琳工夫、政和工夫和()
133. 下列不屬于中國主要產(chǎn)茶區(qū)的是()
134. 黑茶的加工工藝為()。
135. 無公害食品茶葉是由()部門認證的。
136. 生產(chǎn)過程不使用任何化學(xué)合成的農(nóng)藥、肥料、除草劑和生長素等的茶葉品種是()。
137. ()屬冬青科大葉冬青樹,是多年生高大常綠喬木,加工成的干茶,既有飲用效果又有 醫(yī)療作用,入口先苦后甘,長期飲用既能降壓又能減肥。
138. 茶葉質(zhì)變的內(nèi)在因素是()。
139. 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是()的品質(zhì)特點。
140. 新茶的主要特點是()。
141. 唐代詩人盧仝作有一首著名茶詩是()。
142. 茶藝的主要內(nèi)容是()。
143. 廣義茶文化的含義是()。
144. 茶道的基礎(chǔ)是()。
145. 茶道精神是()的核心。
146. 賓客進入茶藝室,茶藝師要笑臉相迎,并致親切問候,通過()和可親的面容使賓客進門就感到心情舒暢。
147. 雅志、敬客、行道是()的三個主要社會功能。
148. 茶點大致可以分為干果類、鮮果類、糖果類、西點類、()類五大類。
149. 茶樹性喜溫暖、濕潤,在南緯()與北緯38℃間都可以種植。
150. 烏龍茶屬青茶類,為半發(fā)酵茶,其茶葉呈深綠或青褐色,茶湯呈蜜綠或()色。
151. 茶藝表演者的服飾要與()相配套。
152. 茶藝表演時()的作用是營造藝境。
153.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認為“水老”,茶湯品質(zhì)()。
154. 玻璃茶具的特點是(),光澤奪目,但易破碎,易燙手。
155. 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異味是()的優(yōu)點。
156. 茶荷是用來從茶葉罐中()的器具,并用于欣賞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157. 不銹鋼茶具外表光澤明亮,造型規(guī)整有現(xiàn)代感,具有()的特點。
158. 由于烏龍茶制作時間選用的是較成熟的芽葉做原料,屬半發(fā)酵茶,沖泡時需要用()的沸水。
159. 龍井茶沖泡中()的作用是預(yù)防燙傷茶芽。
160. 安溪烏龍茶茶藝在泡茶時使用的主茶具是()。
161. 安溪烏龍茶藝的()相似于傳統(tǒng)程序關(guān)公巡城。
162. 安溪烏龍茶藝“懸壺高沖”意指()方法。
163. 茶室插花一般()。
164. 明代以后,茶館(室)的茶掛主要是()。
165. 品茗焚香時,香不能緊挨著()。
166. “茶室四寶”是指()。
167. 茉莉花茶藝的“落英繽紛”的含義是()。
168. “茶味人生細品悟”喻指茉莉花茶藝的()。
169. 引發(fā)茶葉變質(zhì)的主要因素()。
170. 茶葉保存應(yīng)注意溫度的控制。溫度平均每升高(),茶葉褐變速度將增加3-5 倍。
171. 茉莉花茶藝()的方法稱為鼻品。
172. 烏龍茶藝持杯方法喻為()。
173. 炒青、烘青、曬青是()按干燥方式不同劃分的三個種類。
174. 黃茶按鮮葉老嫩不同,分為()三大類。
175. 鮮爽、醇厚、鮮濃是評茶術(shù)語中關(guān)于()的褒義術(shù)語。
176. 防止茶葉陳化變質(zhì),應(yīng)避免存放時間太長,水分含量過高,避免()和陽光直射。 A、高溫干燥
177. 茶葉中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的藥理作用。
178. 按照標準的管理權(quán)限,下列()標準屬于國家標準。
179. 《茶葉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茶葉()的含量不能超過0.2mg/kg。
180. 按照國家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中的六六六、滴滴涕殘留量不得高于0.05mg/kg。 A、平地茶
181. 窨花茶一般都具有()。
182. 清飲法是以沸水直接沖泡葉茶,清飲茶湯,品嘗茶葉()。
183. 凡是不含有()的水,稱為軟水。
184. 陸羽泉水清味甘,陸羽以自鑿泉水,烹自種之茶。在唐代被譽為()。
185. ()是大眾首選的自來水軟化的方法。
186. 要泡好一壺茶,需要掌握茶藝的()要素。
187. 碧螺春沖泡置茶一般采用()。
188. 茶葉中的水溶性維生素主要是()族和B族維生素。
189. 初次飲茶者喜歡(),茶水比要小。
190. 沖泡茶的過程中,在以下()動作體現(xiàn)茶藝師借用形體動作傳遞對賓客的敬意。
191. 由于沖泡烏龍茶要求的溫度較高,因此在紫砂茶藝沖泡過程中增加溫壺(杯)和() 程序,以避免沖泡中溫度降低。
192. 時間的因素對泡好一壺茶的影響是重要的,不同茶類在沖泡中對時間的要求不同,但茶湯的滋 味總是隨著沖泡() 而逐漸增濃的。
193. 沖泡茶葉和品飲茶湯是茶藝形式的重要表現(xiàn)部分,稱為“行茶程序”,共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完成階段。
194. 構(gòu)成禮儀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
195. 藏族喝茶有一定的禮節(jié)、三杯后當賓客將添滿的茶湯一飲而盡時,茶藝師就()。
196. 日本人和韓國人講究飲茶,注重飲茶禮法,茶藝師為其服務(wù)時應(yīng)注意()。
197. 土耳其人喜歡(),飲茶是土耳其一道頗具特色的生活景觀。
198. ()飲茶,大多推崇純茶清飲,茶藝師可根據(jù)賓客所點的茶品,采用不同方法沏茶。
199. 在服務(wù)接待過程中,目光應(yīng)()。
200. 茶藝師在為信奉佛教賓客服務(wù)時,可行()禮,以示敬意。
201. 著名茶學(xué)專家莊晚芳教授提出“廉美和敬”的四字茶德,其中“廉”指()
更多問卷 復(fù)制此問卷